“不对婆婆抱有任何期待,我却打心里感谢她”<span class=article-tag> </span>
文 | 米粒妈 (公众号 米粒妈频道)
总有妈妈留言问我,如何处理婆媳关系?该不该让婆婆带娃?
说实话,在美国的几年,我和婆婆正面接触的并不多,婆婆带娃更是没有。所以,总觉得对这样的问题,自己没什么发言权。
前段时间,和闺蜜聊天,她有了孩子后一直是婆婆帮着带娃,我打趣她,“怎么样?和婆婆住一起,有没有矛盾啊?”
一边这么问,心里一边做好了听她吐苦水的准备。结果,闺蜜不按套路出牌,说,“从来没什么矛盾,我们处得很好。”
见我一脸不可置信的表情,闺蜜莞尔一笑,和盘托出了她和婆婆的相处之道。
别说,听她说完,我是真服她。为了方便阅读,文章以闺蜜第一人称呈现。
我怀孕后期快生的时候,婆婆风风火火从老家来到北京,从那儿之后,婆婆就正式成为了“老漂族”。
说实话,婆婆来北京的前两天,我是有些焦虑的,担心之前经营良好的婆媳关系,在她来了之后毁于一旦。
婆婆来了没两天我就要生了,阵痛的时候,我疼得咬着牙挺不起腰来,婆婆一边帮我按摩腰部,一边说“实在疼得受不了就喊出点声来,别强忍着”。
说实话,婆婆的关心,让我心里暖暖的,这甚至比老公的安慰还管用十倍不止。
但并不一直这么美好,当时生完之后,我和儿子一前一后被护士从产房推出来,一出来我就看见婆婆和家里人正翘首以盼着,婆婆最先迎过来,目光只在我身上停留了一秒钟的样子,就迫不及待地走向后面的孙子,未问及我一句。
我心里咯咚一下,婆婆终归是婆婆,最爱的还是孙子。
这个小细节,让我明白,不要对婆婆有任何期待,否则会受伤。
仔细想想,两人没有血缘关系,成长生活在不同环境、不同年代,思维不同、习惯不同,就因为突然要做一家人,就对婆婆抱持高期待,让她像亲妈一样对你,这本身也不符合逻辑。
婆媳关系一旦放在了一日三餐的琐碎,和孩子的屎尿屁上,要说没摩擦是假的。
孩子一出生我就坚持母乳,但婆婆觉得奶粉更有营养。
我双管齐下,一方面捧着厚厚的《美国儿科学会》拿给她看,让她了解母乳是现在被推崇的;
一方面动用老公这个有力武器,让他一旦有机会就好好跟婆婆讲,毕竟,儿媳妇的话可以不听,但儿子的话总是会听的。
结果效果显著,婆婆从一开始的直言相劝,到后面的旁敲侧击,再后来也就默默接受了。
之后,儿子该加辅食了,果不其然,婆婆说要加盐,不然有什么味道?
婆婆这反应我早有预料,过了一天我假装无意请楼上的李阿姨(退休前是医生)来家里做客,又假装不懂的请教李阿姨,“李阿姨,听说一岁以内的孩子不能吃盐,到底是不是啊?”
李阿姨一听,赶紧说,“一岁前是不能吃盐!”婆婆这一听立马追问是不是真的?
最后婆婆果断听了李阿姨的话,再也不提加盐的事了。
有时候,“戏精”一点,反而能把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
很快产假就休完了,我该回去上班了。有一点我很清楚,婆婆帮我带孩子是情分,不带是本分。
所以,我打心里感激她,正是因为婆婆的付出,才有了我回归职场和选择的机会。
不然,在托管和保姆也并不透明、安全的现实环境下,我只能选择在家带孩子。而带孩子的琐碎,势必将占据我的所有时间和精力,别说事业发展,就连片刻的自由也没有。
不夸张的说,我打心里觉得是婆婆解救了我。所以“讨好”婆婆,是我常常干的事。
一次,婆婆生日,我定了蛋糕,买了礼物,包了红包,很认真很有仪式感的对婆婆说:
“谢谢妈妈来帮我们看孩子,如果没有您,就没有现在的其乐融融。虽然我和孩爸都挣得不算少,但您才是我们家里最大的功臣,您把孩子照顾的那么好,让我们能安心工作。”
这一番话说得婆婆喜笑颜开的,连忙说,“你们上班也辛苦,常常加班。”
嘴甜、不吝惜于夸赞,是我婆媳相处的法宝。
还有一次,吃完晚饭,我们一家人坐一起聊天,2岁多的儿子蹦蹦跳跳咯咯地笑,这时,老公满脸爱意的说,“天天真爱笑,真可爱。”
我连忙补充了一句,“这是妈妈带得好,多亏了妈妈。”
一句话说得婆婆眉开眼笑,高兴的不得了。
除此之外,外加时不时的“小贿赂”,买套护肤品、买件衣服、买个保健品,观察婆婆缺什么就买什么,逢年过节红包是少不了的。总之,要让婆婆知道,我们很感激她能帮忙带孩子。
和婆婆相处了三年多,我们从未红过脸,虽谈不上很相亲相爱,但彼此算得上是和睦相处。这一方面归功于我的“智慧”,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婆婆本身有界限感,和老公多数时候的给力。
这也是我想说的很重要的一点,婆媳关系能不能处好,老公是关键。
国内知名的心理学家曾奇峰曾说:
“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在有公婆、夫妻和孩子的“三世同堂”的家庭中,如果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拥有第一发言权,那么这个家庭就会稳如磐石。”
这点我深信不疑,也正因为我和老公有共同的认知,两人唱双簧配合得相当默契,遇到我不好出手,比较敏感的问题时,老公就能立刻出马,毕竟再复杂的问题,只要是母子间的沟通,总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之前看《奇葩说》,蔡康永有一段话让我很触动,他说:
“我们的确很关注婆媳问题,社会也讨论很多,但是似乎从来没有好好听听婆婆的内心。媳妇这一方显然有更大的话语权,那作为婆婆那一个阵营的呢?我想奇葩说的当初,就是要表现更多方面的话语权,而不仅仅是孤注在一个观点上。
如果要真正弱化婆婆和媳妇的这种对立的角色,更加需要女性的独立,只有每个女性的独立,就不会再只关注自己是婆婆还是儿媳,两方身份也会被弱化。
因为作为婆婆的一方,大部分一生都在奉献家庭,社会才会赋予他们这样的角色定义以及她们的自我认同,并且也同样要求儿媳一样的奉献。
而如果每个女性都有自己的生活意义,多层面的角色,那么这种特定角色才不会显得突兀强烈。”
蔡康永把婆媳关系说到本质上了,要想真正弱化婆媳关系的对立,我们就先独立和让自己丰富多彩起来,到了那个时候,你会发现,曾经的你为之纠结和愤愤不平的,只不过是一叶障目,心胸开阔之后,便能看到泰山。
米粒妈有话说:
听闺蜜和盘托出她和婆婆的相处之道,真的是为闺蜜的“戏精”和嘴甜所折服。
我尤其认同闺蜜最后说的一点:
婆媳关系的和睦,除了我们自身的相处“智慧”外,婆婆自身的界限感,和老公多数时候的给力很重要。
闺蜜和婆婆日日相对,还能和谐相处,这离不开她老公的给力。每一段和睦的婆媳关系背后,都有一个有作为的老公。
换一句话说,每一段糟糕的婆媳关系背后,都有一个不作为的老公。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愚孝的老公,认为自己妈都是对的,错的也是对的。婆媳大战,完全不顾及妻子的想法,只是一味批评妻子,指责妻子,从而伤了妻子的心。
我也见过很多男人,有的喜欢两头去传,结果矛盾激化;有的遇事就躲,不仅不努力尝试去调节婆媳关系,还采取有多远躲多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反观身边那些幸福美满,婆媳和睦的家庭,都有一个智慧的男人:
那就是结婚成家后,明确自己的身份第一是丈夫,第二是父亲,第三才是儿子。只有把自己的小家庭放在第一位,才能保持整个家族的稳定。
最后,蔡康永的那段话,更是说到我心里去了:
“要真正弱化婆婆和媳妇的这种对立的角色,更加需要女性的独立,只有每个女性的独立,就不会再只关注自己是婆婆还是儿媳,两方身份也会被弱化。
如果每个女性都有自己的生活意义,多层面的角色,那么这种特定角色才不会显得突兀强烈。”
仔细想想确实是这个道理,我和米粒奶奶从未发过不愉快,除了没有长时间生活在一起,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们彼此都有自己的工作或热爱,以致各自在各自的天地里,而无暇关注生活里的鸡零狗碎。
米粒奶奶喜欢做饭,常常变着花样的做各种美食。就连做炸酱面,也要做成两种卤的。
大闸蟹、十全大补汤、素炒上海青、金钱瓜片,手艺都能开饭馆了。
米粒奶奶不仅爱做饭,还爱旅游。
有一次她去英国旅游,同行的摄影家朋友为她拍照(下图红连衣裙就是婆婆),然后由画家朋友画成油画。
你能想象红连衣裙是60多岁的人吗?油画里还把家里的宠物狗P上了。
而我呢,每天忙着写文章,搜罗全世界的好东西推荐给爱我的粉丝妈妈们,陪伴米粒之余,还要挤出时间来学习、看书提升自己。
我们各自忙各自精彩,为彼此的精彩而喝彩,在无形中打破了婆媳就是天敌的魔咒。
所以,一定要问我婆媳如何相处的话,我的答案是:先活出精彩的自己。
PS:婆媳相处你怎么看?你和婆婆和睦相处的法宝是什么?欢迎给我留言。
相关阅读
等我老了就这样当婆婆,一定很酷炫
老人帮忙带孩子,到底要不要给钱?
美国婆媳关系如此轻松,真是因为老人不带孙吗?
亲爱的们,欢迎投稿哦(投稿发至:milima123@126.com,主编微信号:daoshidabai)!稿费1000元起!请勿一稿多投,我们需要:教育教养(3-12岁)、婚姻情感、学习启蒙(3-12岁)、科学喂养(0-3岁)
作者米粒妈,美国海归、原500强高管麻麻一枚,专注于科学育儿、亲子阅读、剁手推荐。2-6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频道 (ID:MiLimaPinDao ),0-3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爱分享(ID:milima666),么么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