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好文荟萃
当前位置:好文用吧网好文荟萃科技

新时代·高质量·硬道理|新质生产力激发新活力——代表委员谈科技创新引领未来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03-06 14:19:03

AIGC生成海报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谈及科技创新,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俞书宏形象地称它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动机”。他说,以他所在的新材料领域为例,一个原创性的新材料可能会创造或更新一条产业链,实现能级爆发。

  近年来,俞书宏院士团队一直围绕仿生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应用开展研究。他说,一方面科研人员要面向重大需求和经济主战场展开研究,另一方面主管部门需有效破解企业“等米下锅”、科研人员“不知米往哪儿放”的“两张皮”困境,打通原创技术的市场转化渠道。

  根据2023年中国经济“年报”,去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9.9%、11.4%。初步测算,2023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达33278.2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达2.64%,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说,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计算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形成经济发展新的生产力形态。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之江实验室将全力聚焦智能计算主攻方向,不断激发智能计算对产业变革的跨越式推动作用。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要打造新兴产业赛道,还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面向未来,受访代表委员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动新质生产力快速形成,能有效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但也面临挑战,还需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马永生建议,建立国内产业政策高级别协调机制,如在以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能源转型领域等组建重点行业发展委员会,承担细分领域规划制定、跨领域政策协调等职能。同时,在重大共性关键技术、能源转型关键技术和碳中和技术等领域,探索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扩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覆盖面。

  记者:水金辰、梁姊、张璇、丁静、黄浩苑

  海报制作:夏园园

【纠错】 【责任编辑:陈听雨】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文章差,就请您
        0%(0)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Copyright © 2008-2028 Hwyb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191.40630 毫秒
    Powered by:NewAsp CMS Version 4.0.0 S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