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种苦,现在不让孩子吃,长大后TA会更苦!<span class=article-tag> </span>
一代天骄
挫折教育 梦想教育 感恩教育
人们常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少年时期,孩子有两种苦,难吃得很,但也必须要吃。分别是:自我突破之苦与追逐梦想之苦。这两种苦,等到中年,甚至晚年时期再想吃,难上加难。唯有年少,吃着最苦,成长最快,结果最甜。
孩子缺失的教育
教育的意义
挫折教育的意义:
我们无法永远保护孩子,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他们还小的时候,教他们怎样面对挫折、怎样学会坚强、怎样更加自信。
梦想教育的意义:
成功者,必须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一点对于想要开挂的孩子们来说尤为重要。
感恩教育的意义:
得到多,付出少,高度的“以自我为中心”状态,使得他人对自己的一切付出都变得理所当然,包括家人、朋友,甚至陌生人。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学校给孩子书本知识,助力孩子树立大学梦想;我们让孩子体验挫折教育、梦想教育与感恩教育,助力孩子树立人生梦想,并能承受成长中不时地刺痛,有勇气一路追求。
今天,每位小领袖都领取了一块恐惧板,在吴岩老师的指导下,写下了自己最恐惧的四件事。人生绝大多数的恐惧都是假象,其核心是“我不相信、我不敢”。高手不被假象所迷惑,直接突破核心;而普通人一生都在被表象所迷惑,因害怕、纠结等错失大好机遇。
劈开恐惧,直面挑战,人生将更加光明广阔
如今,第一批00后已经成年,他们生长在和平富足年代,90%以上的孩子不愁吃穿,更有半数的孩子享受着“富二代”的生活条件,即无论家庭贫富,父母都尽一切可能满足孩子的要求和不当的攀比心理;还有一大部分孩子生活在他人的阴影、自卑的世界。
由于上代人懂得生活有着酸苦感,所以,他们急于想将自己的缺失弥补在下一代人身上。新一代的孩子从小就在一家人的围绕照顾中长大,被细心地呵护,被爱围绕。而父母更是唯恐稍有疏忽,伤害了孩子幼小的身体与心灵。
因此,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凡是都要以“我”为先,自我意识非常突出。对于输赢、得失更是在意之极,比赛要赢、博弈要赢 ,甚至连打架都要拼输赢。如果输了,要么满脸阴云密布,要么哭声震天,这样的孩子很难融入一个群体、领导一个群体。
小苦不吃吃大苦,小亏不吃吃大亏。我们成长中所受的苦、所吃的亏,都会变成前进路上的经验与指南。今天,我们为《一代天骄·领袖班》的小领袖们奉上了一堂难忘的挫折教育、梦想教育与感恩教育。
挫折教育
感恩教育
用一个梦想去组建团队,然后用这个团队去实现梦想。但,如果有一天,这个团队因破产而被迫解散,成员们将何去何从?
昨天,我们的24组火焰队破产了,这场挫折来得很猛,也很措不及防,这个团队消失了......
▲24组火焰队
但,这场挫败也来得刚刚好,让全场小领袖们都有了去感悟的机会,感悟四个“身为”:
- 身为小组成员,我为这个团队付出了多少;
- 身为家庭成员,我承担了多少的家庭责任;
- 身为团队成员,我失败了,为我接受惩罚的是两位助教老师;
- 身为家庭成员,我闯祸了,为我承担的是生我养我,辛劳无怨的父母。
破产的过程虽然很痛苦,但收获的果实更甘甜!今天,我们同样见证了24组火焰队的“新生”。吴岩老师带领着破产队员重新“找团队”,小领袖们展现才艺,自我推销,承诺“在接下来的两天里会更加勇敢努力,为团队争分”......24组全体成员都找了属于自己的新位置。
▲承担责任、展现才艺、自我推销、感恩老师的付出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他们虽然经历了失败,但也得到了巨大成长。他们真正地明白了:我想赢,但我也不怕输!懂得了:感恩老师!感恩父母!感恩给予我爱与帮助的人!
梦想教育
至关重要
在《西游记》中,为何唐僧可以成为领袖?为何唐僧走到哪里都要说:贫僧从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求取真经?王琨老师告诉小领袖们:领导者、成功者,必须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明白这一点,对于人生刚刚起步,潜力无限的孩子们来说至关重要。
很多人从少年时开始,便不知道此生要做什么,要成为怎样的人。于是,按部就班地上学,随意地选择大学,毕业后便失业......而后,费尽力气找到一份工作,整日没有激情,蓦然回首,人生最美的青春已过,一辈子干了一份不喜欢的工作。
王琨老师通过自身成长与奋斗经历,运用“梦想版法则”,将“如何实现梦想”进行层层剖析。“你的梦想是什么”“你实现梦想的途径有哪些”“你的阶段性目标是什么”“在追逐梦想的路上,你需要如何学习,如何完善自我”......以此来为孩子构建清晰的人生目标,找到实现梦想的最佳通道,并最终形成效果。
但,追梦的路并非一帆风顺,少不了别人的白眼、身边人的不理解和身心的苦楚。但也正如王琨老师对小领袖们说的那样:梦想就是一个人前行的动力!成功的信念,比成功更重要。追逐梦想的旅途一定是辛苦的,但却更值得!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仅仅是一句传承了千年的谚语,更是传承千年,蕴意非凡的精神气魄。
当然,在实现梦想的路上,光靠孩子的努力自然不够,还需要家长的支持,当孩子将“梦想版”带回家中,贴在墙上的时候,家长们应该给予鼓励、支持,表现出积极、兴奋的状态,切勿用“无视”打消了孩子的积极性。
亲子共同学习成长,让孩子成为他想成为的人,他应该成为的人。自由追梦的一生,最快乐,最幸福!
《家庭能量》
如何深度理解亲子关系?
瞿泺仪老师说:所有关系的本质都是你与自己关系的投射。你与你起心动念的关系,是你与整个世界关系的母体。你所有的外在关系,都是这一关系的投射。所以,当家庭中出现了亲子间的不良问题,那么我们需要从自身入手,深入自身的“念头”中,去看一看我们为何会有这种情绪,我们的人生中是不是出现过什么问题,对我们处理孩子的问题产生了影响。这才是解决亲子关系,包括人际关系的根本点。
要解决小孩的问题,先解决自身的问题。因为如果家长不存在问题,那么孩子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孩子就像家庭和社会之根上的一朵花,开出了家庭和社会的优点,同时也把整个家庭和社会隐藏的毛病结出了果。
所以,一个好的家长,应把教育的重心由教育孩子放到自我教育上来。当你把自己教育好了,孩子只是美好的你的反映,他自然会变好。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要打断孩子的专注力,孩子注意力不集中,90%都是家长惹的祸!如:
你有没有在孩子玩的很专注的时候,让孩子喝水,给他喂水果之类的?
你有没有在孩子和你讲话过程中,嫌他说的慢,打断他?
你有没有在孩子认真看书的时候,夺过他的书,催促他吃饭或者上床睡觉?
......
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恰恰是扼杀孩子注意力的根源!瞿泺仪老师说:注意力,是一切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家长不要处处“打断孩子”,要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自由!“粗鲁打断”孩子正在进行的事情,不仅不利于孩子专心做事,也容易让孩子学会粗鲁地打断别人!
现如今,有很多家庭是多子女状态,那么“如何处理多子女问题,让孩子们和睦有爱”就成了问题。瞿泺仪老师分析说:在多子女的家庭中,宝宝们拥有自己亲生的兄弟姐妹,有了玩伴的宝宝时而热火朝天,时而剑拔弩张,时而相互体贴。也许细心的你会发现,当小宝出生之后,大宝的行为举止越来越异常,比如,动不动就发脾气,有时候还很孤僻。这时,就需要父母的智慧,去处理孩子的问题。
父母一定要重视大宝的感受,不要完全依赖于某类育儿经验,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家长需要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一个分享与包容的父母形象,同时,要制造机会,增加孩子间的独处时间,为孩子之间的和谐互助打好基础。
责任编辑: